
据最近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调查了半干旱环境中的汉麻对灌溉的反应,并得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结果。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多年来不同灌溉率对直播、田间种植的自花汉麻和全季汉麻品种的影响,旨在检查该作物对水的需求,特别是测量在俄勒冈州南部半干旱气候下在露天条件下。这些汉麻从2020年开始在俄勒冈州立大学南俄勒冈研究与推广中心(SOREC)的研究农场种植,该农场位于该州梅德福和杰克逊维尔之间,农场的土壤为沙壤土。
该研究的测量项目包括:花卉和总生物量、大麻素浓度和大麻素产量。
研究发现,通常状况下,随着灌溉量从非常低的水平增加到该地点潜在蒸散量(PEt)的100%及以上,植物会长得更高,叶片和茎的生物量也持续增加,次生花和三生花的生物量也会随着灌溉的增加而增加。无论灌溉量如何,主花的大小变化都不大,即使对于没有补充灌溉的植物也是如此。
CBD主要产于汉麻的花卉结构中,茎和叶中的含量较少。虽然位于植物中心轴顶端的初级花结构通常较大且大麻素含量较高,而次生花和三生花结构通常较小,但数量较多,这具体取决于侧枝的数量和大小。
事实上,这类研究结果存在一个难点,即主花的生物量数据并未与次生花或三生花的生物量分开报告。对于某些最终产品而言,主花是主要或唯一产品,但在某些情况下,次生花或三生花也会被收获。根据种植者预期的市场目标,每株植物和每公顷土地上的主花与次生/三生花的数量和大小会对大麻素总产量和整体经济回报产生重大影响。
研究称,随着灌溉量从低到中高,大麻二酚(CBD)和汉麻花的产量增加了2-3倍。但研究人员发现,但当达到一定水平后,额外的灌溉水就不会再产生影响。研究称,当灌溉量达到潜在蒸散量(PEt)的80%左右,自动开花和全季节类型的汉麻花生物量通常都会趋于稳定;当灌溉量超过PEt的80%,则通常不会增加大麻素产量。
研究发现,尽管灌溉率对CBD和THC浓度有一些统计学上的影响,但这些数值的差异幅度都很小,因此总体CBD和THC的产量结果更多地受植物生长因素控制,主要是花的数量和大小。相比之下,在非常干旱的条件下,即使降雨或灌溉量很少或没有,汉麻植物也能生长、成熟,并生产出花卉和相应的大麻素产量。
研究人员表示:“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在半干旱气候下以低灌溉、中灌溉或无灌溉的方式种植汉大麻可能是经济可行的(尽管产量较低),这取决于灌溉水的成本、其他作物的管理决策,以及最终产品的市场估值。”
正如此类研究的通常结果一样,研究人员指出,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研究作者表示:“尽管所获结果一致,但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使用其他汉麻品种进行的研究将巩固这些结论和灌溉建议,从而增加成功种植汉麻作物的可能性。”
该研究已发表在《农业系统、地球科学和环境》杂志上。
与此同时,另一项温室种植研究表明,开花期间的适度干旱胁迫不会降低花卉大麻素浓度或生物量产量,但更强烈的干旱胁迫则会降低花卉大麻素浓度和生物量产量。
此外,除了大麻素之外,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今世界,汉麻纤维的潜力也值得关注。根据2023年的一项研究,与棉花相比,汉麻的作物需水量降低了38%,水足迹降低了60%,作物灌溉需求降低了84%,灌溉水足迹则降低了91%。
文章转自《新麻在线》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