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麻文化

汉麻与中国的渊源
2019-09-23
3311

汉麻与中国的渊源

    在中国,汉麻有多种别称。据《本草纲目》记载:大麻,又名汉麻、火麻、黄麻。现在普遍将低毒或无毒大麻称为“汉麻”。在黑龙江、内蒙古,人们称之为线麻;在安徽,人们称之为寒麻;在广西,人们叫它火麻;在云南,人们叫它云麻;在新疆,人们叫它大麻;在河南,人们叫它魁麻。

    汉麻起源于中国,有“国纺源头,万年衣祖”之称。麻文化为东方服饰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中国至少有一万年的历史。麻的发现运用居天然纤维(麻丝毛棉)之首!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栽培和使用汉麻的国家,距今已超过8000年,孔子和老子的著作就曾写在汉麻纸上。在我国,有记载的汉麻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诗经•大雅•生民》中有“麻麦蒙蒙”的记载。汉麻织物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贡品。西周王室还设置了“典台”的官职,专门掌管麻(汉麻)和苎(苎麻)的纺织生产。

    相传远古时期,有战士出征,亲人将汉麻制成的方巾系于出征战士胸前,用于祈福之用,保佑出征战士平安归来。麻织品后被运用到官吏和宗教的服饰上,被赋予一种神圣祥瑞的力量,为世人膜拜。因此,汉麻又有象征吉祥与躲避凶险的祝福含义。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我国麻纺织技术就已成熟。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色蝉衣”等大量麻纺精品,已成为麻纺工艺发展史的里程碑。西汉时期,麻纺精品与丝织精品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东、地中海、欧洲,继而走向世界。

    麻织品运用到官吏和宗教的服饰上,被赋予一种神圣祥瑞的力量,为世人膜拜!

    近代以来,随着棉花种植的推广,以及工业合成纤维的出现,古老的麻才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南方边境战事犹酣。由于气候潮湿,许多官兵患有脚气、股癣、烂裆等疾病,有些部队患病率高达90%,直接影响着指战员的身心健康和战斗力。鉴于此,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开始寻找一种适合军用服装的新型纺织纤维材料。经过大范围筛选和调查,汉麻以其奇特的性能,很快被列入首选。军需所及时研制开发的抗菌防臭袜、高腰作训鞋和内裤等产品,有效地解决了官兵疾患问题。

    2004年,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专门成立军用汉麻材料研究中心,由张建春副所长领衔多位专家,首先完成了汉麻的改良育种。此后,中心联合国内有关科研院所,进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探索,包括汉麻种植、汉麻加工等专项技术研究。每一次闯关夺隘都如同到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走上一遭。5年多的攻关终于研制成功了机械脱胶软麻设备、闪爆加工设备、生物脱胶、高温蒸煮设备、分纤漂洗、液氨整理设备和纤维分级梳理设备及相关的工艺技术。

    采用新工艺方法开发出的汉麻纤维除保持了麻原有优良性能外,还具有纤维长度长,柔软舒适的性能;利用该纤维可以纺出60Nm的优质纯汉麻纱线,而且可以与棉、莫代尔、天丝等其他任何材料进行混纺。军需所专家们20多年的不懈求索为汉麻的产业化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实现纤维资源产业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30年前,汉麻的军用让这株古老的植物成为专家的新宠。军服在保型性、悬垂性、保温性、舒适性、功能性等方面均有严格的要求。常服、礼服需要挺括,以保持军人英武的身姿;作训服除应具有防水、防风、防虫、防晒、抗菌等功能外,还应具有结实耐磨、防红外、阻燃的特性;二炮部队的服装要能防酸、防碱、防生化、防辐射,飞行员的服装要能抗负荷,在这些方面,汉麻大有可为。

    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张建春副所长说“除了服装,我们目前开展了全方位的汉麻军用研究。以汉麻秆芯粉为原料,可制作新一代木质防弹陶瓷,防护能力高、重量轻;汉麻电磁屏蔽板材可用于指挥所电子信息屏蔽;汉麻杆做成的高效炭吸附材料可用于制作高档防毒面具;汉麻籽榨油后剩余的籽粕中可提取汉麻仁蛋白,可用于制作高营养价值的作战口粮;汉麻籽生物柴油经上百万公里坦克发动机和地面车辆行车试验,证明与现今军用柴油指标基本一致,可满足部队能源多样化的要求。此外,我们已成功研制出一种以汉麻秆芯粘胶为基体的新型阻燃纤维,该项研究获2008年纺织工业协会一等奖。”

    迄今,汉麻研究中心已研究出了18-套新型加工设备,申报了18项国家发明专利,研究成果得到了行业内和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张建春和他的同事们也在汉麻事业春意盎然中收获着喜悦和希望。